返回首页

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227 2025-01-11 09:37 回车巷人才网

一、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1、什么是法人。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是法律意义上的"人"。

2、什么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时采取的立场以及在空间范围上的界定。会计主体既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若干个企业组织起来的集团公司,既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实体。

四类主体

一是会计主体是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会计客体的“会计人”。

二是单独进行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

三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

四是指具有独立资金和经营业务,单独进行核算的单位。

弄清楚这两个问题再来分析“为什么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首先,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他的形式有公司制企业,机关单位,医院等等。其次,非法人相对于法人来说布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如车间、分公司(不是子公司)等等,这些属于四类主体中的第四种,具有独立资金和经营业务,单独进行核算的单位。

二、为什么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法人又叫法律主体,它是相对于自然人而言的,自然人是指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包括公民、外国人和无国籍的人。法人是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组织(注意:这里说的不是个人)。

所谓会计主体,是指财务独立核算的一个特定组织或单位。比如分公司财务独立核算,公司各部门财务独立核算,个体户、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这些都是会计主体,但是都不是法律主体,即法人。而法人则一定是会计主体。

三、侵占罪主体可以是法人吗?

关于法人是否可以成为侵权主体,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不仅如此,我国民法从多方面规定了法人的侵权责任。所以侵权主体可以是法人。

法人组织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 ,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

四、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的关系包括哪些?

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通常情况下是法人主体就会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主体,当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会计主体会大于法律主体,当一个企业分部门,分厂考核分支机构的业绩时,分支机构编制的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则小于法律主体。

五、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主体可以是法人吗?

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人可以是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二条 本法所称合伙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本法对普通合伙人承担责任的形式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第六十条 有限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适用本章规定;本章未作规定的,适用本法第二章第一节至第五节关于普通合伙企业及其合伙人的规定。第六十一条 有限合伙企业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合伙人设立;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有限合伙企业至少应当有一个普通合伙人。扩展资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第六十二条 有限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有限合伙”字样。第六十三条 合伙协议除符合本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外,还应当载明下列事项:(一)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住所;(二)执行事务合伙人应具备的条件和选择程序;(三)执行事务合伙人权限与违约处理办法;(四)执行事务合伙人的除名条件和更换程序;(五)有限合伙人入伙、退伙的条件、程序以及相关责任;(六)有限合伙人和普通合伙人相互转变程序。

六、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的区别是什么?

会计主体与法人主体不是同一个概念:  会计主体是会计信息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法律主体是法律上承认的可以独立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的个体,也可以称为法人。从概念上讲,会计主体的内涵要广,即会计主体包容法律主体。  法人主体往往是会计主体,任何一个法人都要按规定开展会计核算。在过去的教材中,曾经提及“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由于法律主体在概念上包含了无需建账核算的自然人,其后教材也就作出了相应的修订。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集团、内部销售部门和生产车间均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核算,但它们不是法人。会计主体的内沿与外延都比法律主体要广。

七、为什么企业法人一定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并是企业法人?

因为会计主体所含范围更广,法律主体含义要求比较严格。

会计主体:一般来说,只要在经济上相对独立的企业、单位等组织都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会计法》第2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单位)必须依照本法办理会计事务。”由此可知,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包括企业的分支机构)都是会计主体。

法人:具体的讲,首先要有独立的财产,也就是组织的财产和其成员的财产要区分开来,组织的财产要独立于其成员的财产,不能随便变动,因此属于会计主体的个人独资企业不是法律主体;其次组织要能独立承担责任,也就是能够以自己的财产而不是成员的财产来承担责任。

因此属于会计主体的企业的分支机构不是法人。具备了这两条,才能成为法人,才能成为法律主体。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子公司既是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而分公司是会计主体,却不是法人。

扩展资料:

会计主体的四类主体:

一是会计主体是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会计客体的“会计人”。

二是单独进行核算的经济实体(企业)。

三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单位。

四是指具有独立资金和经营业务,单独进行核算的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

八、会计主体、纳税主体?

原因如下:会计主体与纳税主体是完全不同的两个范畴,一个是会计上的,一个是税法上的。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纳税主体,同样,纳税主体也不一定就是会计主体。

九、会计主体具不具有法人资格?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人员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而法律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但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

企业人集团由若干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成,各个企业既是独立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但为了反映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还应编制该集团的合并会计报表,企业集团是会计主体,但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也就是说,是不是法人和记帐是没有关系的.

十、公益组织可以是法人吗知乎

公益组织可以是法人吗?——知乎专家解答

公益组织是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设立的组织。在中国,公益组织的法律地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公益组织是否可以成为法人实体。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法人实体。所谓法人实体是指能够拥有权利和承担责任的主体。法人实体可以是个人或组织,能够独立存在并与他人进行法律上的关系。根据中国的法律规定,公益组织是可以成为法人实体的。

首先,公益组织是指在依法从事公益活动的基础上,依法取得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法人组织。它们可以通过在相关政府部门注册登记等程序,取得法人资格。这样一来,公益组织就能够独立享有人格权利和财产权利,承担法律责任。公益组织作为法人实体,有助于更好地履行其公益使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其次,公益组织作为法人实体,可以以其自身名义拥有资产,办理银行业务,签署合同,对外承担义务和责任。这为公益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法律保障。公益组织可以依法从事募捐、慈善事业、教育、科研、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活动,并获得相关的经济支持。

即使公益组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也需要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公益组织应当依法履行报告、公开、公示等义务,接受审计监督,确保资金的合法、公正、透明使用。同时,公益组织还应当依法履行纳税、劳动管理、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义务。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公益组织能够依法、规范地开展活动,更好地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

为什么公益组织可以成为法人实体?

公益组织能够成为法人实体,与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密切相关。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公益事业的发展,为公益组织的成立和运行提供了相应的法律依据。

一方面,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明确规定了法人的概念和法人权能。根据该法,非营利组织可以成为法人实体。这为公益组织的法人化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另一方面,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营利组织法》对公益组织的设立和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该法规定了公益组织的资格条件、设立程序、经营范围等内容,为公益组织能够成为法人实体提供了详细的规范。

此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等,为公益组织的法人化提供了更多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公益组织作为法人实体的意义

公益组织作为法人实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公益组织作为法人实体可以更好地保护公益的独立性和可持续性。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公益组织的权益得到了法律上的保障,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侵犯。公益组织可以独立决策,并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从而更好地开展公益事业。

其次,公益组织作为法人实体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运营。公益组织法人化后,可以依法申请资金、签订合同、购置设备等,更好地组织和利用资源。法人实体的独立法律地位有助于规范公益组织的运作,提高效率,确保公益事业的顺利进行。

最后,公益组织作为法人实体可以更好地保障社会公众的权益。公益组织依法承担着服务社会公众的责任。作为法人实体,公益组织能够更加规范地履行职责,提供公正、透明的服务,保护社会公众的权益和利益。

结语

公益组织可以成为法人实体,这使得其能够在法律上独立存在并开展活动。公益组织作为法人实体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公益组织作为法人实体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管和要求,确保合法、规范地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