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组织幼儿美术欣赏活动》

222 2023-08-06 18:59 admin

一、《如何组织幼儿美术欣赏活动》

荥阳市第二小学幼儿园 郝晓燕 美术欣赏是人们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选择和接受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精神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欣赏者根据自己的思想和生活经验来认识和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作品的内涵产生情感共鸣,从中感受到审美愉悦。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助于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促进幼儿知、情、意、形和谐发展,促进幼儿思维想象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的形成;同时对于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创造力,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组织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时,从活动的准备、程序的设计到活动的组织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做好充分的活动准备。 首先是要分析幼儿因素。幼儿是欣赏活动的接受者和体验者,他们在意志、性格、智力兴趣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个别差异。因此,要求教师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设计美术欣赏活动。其次,是分析活动内容。教师应对所欣赏的美术作品及相关内容(包括作品的主题、类别、形式、艺术特色、创作意图等)进行深入研究,取得全面深刻的理解,然后提出明确的欣赏活动的目标。再次,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欣赏环境,齐备欣赏活动所用的有关用具(如:挂图、实物、幻灯片、录像带等)。 二、要为幼儿创造活动气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个由欣赏者对美术作品有关信息进行分析、理解、选择、接受等多环节构成的复杂认识过程。教师必须加以科学引导,以便充分调动幼儿进行美术欣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切实突出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育活动指导原则,为幼儿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和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欣赏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在活动过程中,应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幼儿个人的意愿,给幼儿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自由,避免把老师的意志强加于幼儿。 2、给幼儿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创设舒适、和谐的精神氛围和自由表现的空间。 3、尊重个别差异,接纳不同水平,不强调横向比较。 4、针对幼儿在欣赏学习中的困难和需要,恰当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适宜的引导。 三、欣赏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欣赏活动中,要尽量采用直观效果较好的大幅画片、幻灯片及实物,或质量较好的光碟和录像带等,以便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组织形式可分为专题专课欣赏和结合其他课业随堂欣赏两类。前者可用组织欣赏游戏、举办小型幼儿画展,或运用幻灯、录像等现代化教育活动手段幼儿观赏等;后者可结合绘画或手工活动穿插一些相关内容(如:民间工艺品,幼儿美术作品等)进行欣赏。当然,欣赏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加以选择和使用。 四、运用对话法引导幼儿欣赏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幼儿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而应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幼儿有自己的探索和想象活动。 2、教师自己要首先对作品进行分析,领悟其内涵,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与作品进行“对话”。在引导幼儿欣赏作品时,当好幼儿与作品之间审美期待的中介和桥梁,而不能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幼儿的感悟和认识,应着力引导幼儿通过比较、讨论、交流、思考等,获得最直接的美感体验。 3、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提问、讨论和交流,鼓励幼儿发表各自的见解,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充分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进行美术作品欣赏时,还可以就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手法、同一画家不同的绘画作品、画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等,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比较,找出差异,加深理解。例如:同样是马,徐悲鸿的水墨画《奔马》和马克的油画《蓝马》,在造型、设色、构图、表现手法等方面截然不同,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使幼儿在一系列具体直观的观察比较中找出正确结论,并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去理解、去体会、去感知艺术作品的审美特色,逐步提高审美的能力。 总之,美术欣赏活动的指导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可单独运用某种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活动效果。 分享到:(少儿画苑编辑整理 ) (声明:来源中国少儿艺教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少儿艺教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凡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少儿艺教网”,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来源或作者标注难免有疏漏之处,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本站予以更改或删除以保护版权。)

二、米罗可儿儿童美术怎么样

蒙台梭利教育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是通过很多的生活区·感官区·数学区·语言区及科学区等等的教具操作锻炼孩子的秩序感·自理能力·感知觉能力(颜色·大小·长短等)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

  米罗可儿主要做的美术这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及作画技巧。

  如果孩子有美术这方面的天赋可以去学美术,但就孩子以后长远发展我个人觉得还是选择<专业>一点的蒙氏教育。

三、浅谈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三、实施情感教育的基本教学手段 情感教育不同于认知教育,它不是以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为主要目的,它的教育过程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它更多地依赖于人本身的情感及经验,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其中最核心的机制是让幼儿感受和体验。 1、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尊重幼儿的意愿。人们常说“孩子凭兴趣做事”、“幼儿是情绪的俘虏”。我们在绘画教学时可以观察到,幼儿对绘画有兴趣时,注意力很集中,绘画很投入;不想画时,怎么叫他画都不画,因此这种带有原始感情性质的兴趣和好奇,是一种内驱动性的情绪,是幼儿早期认识发生的动力源泉。例如,幼儿小王画了一辆很多轮子的轿车,当老师纠正他侧面轿车只画两个轮子就可以时,他却不接受,反而振振有词地认为“轮子多才跑得快”。其实小王把自己的情感容入了画中,表达了他想让汽车跑得快一些,当老师了解了他的创作意图后,应先对他加以肯定,避免打击他的积极性,然后通过一些实物观察活动,让他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这样既尊重了孩子,又能从孩子的意图出发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幼儿从小对生活、对周围环境抱有浓厚兴趣,能热心地参加各项活动,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2、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心理。一是注意从幼儿绘画作品中捕捉他的 情绪状态和情感类型。由于受到绘画技能的限制,幼儿把形象画得歪歪扭扭,怪诞而丑陋,而这些怪诞的形象却是幼儿当时头脑中的情感意象。如情绪体验给幼儿留下最深刻的记忆时,笑——是眯成一条线的眼睛,上弯的嘴角;哭——是大颗大颗的泪珠;吃——是最高兴的,表现出来的是张大的嘴巴。又如画“我的爸爸妈妈”作品中大部分孩子在纸的中间画上了一个大大的人,并认作是妈妈,旁边的小人一个是爸爸,一个是自己,可见在幼儿绘画创作时,把心目中的妈妈、爸爸和孩子间不同轻重情感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二是要理解儿童绘画的创作心理。幼儿用绘画的形式直觉表现来抒发情感,有时是心情愉快,抒发情感;有时是心情消极,发泄情绪。如画“过生日”时,很多学生的画面上除了生日蛋糕外就是一张张大嘴巴,看不到一个人,但我们站在幼儿的心理角度分析时,就可以充分理解孩子过生日吃大蛋糕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又如一名幼儿想帮老师拿东西,却拿不动,他就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中,画了一个有四只手的小男孩,一只手拿书,两只手搬桌子,表达了自己希望帮老师拿东西却力不从心的心情。虽然孩子的画不能与成人的艺术作品相提并论,然而他们却能在形象、色彩以及绘画空间的表现方面突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使画面更具抽象性、直觉性。因此,我们只有充分捕捉儿童的心理、情绪时,在美术教学活动时就可有目的的、针对性地培养和丰富幼儿的情感世界,促进其健康心理的成长。 3、帮助幼儿疏导和控制情绪情感。人们常说:“画画能宣泄情感,使儿童心理得到平衡。”大量观察发现,大部分儿童常通过画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如一名小女孩很喜欢吃蛋糕,可是每次吃下一小块后就吃不下了,于是她在“生日”为题的作品中画上了一个蛋糕和有着一张奇大无比的嘴的小姑娘,表达自己对蛋糕的喜爱和想多吃一些的愿望。也有一些孩子用绘画来发泄情绪,如孩子小赵在游戏中被别的小朋友欺负了,他在美术活动时画了一幅人物图,画完之后却用笔画上粗粗的黑色线条将那画面上的人涂掉了,这是他在宣泄自己压抑的情感。因此在儿童的美术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一些美术游戏或意愿活动,引导和帮助孩子在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的同时,诱导幼儿体验乐意与人交往的乐趣,体验美好事物给自已带来的喜悦,体验集体活动的愉快等等,如鼓励小女孩过生日时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吃蛋糕分享快乐;鼓励小朋友在遇到困难时愿意主动找亲近的人商量解决等,从而逐步培养起幼儿健康的情感品质和初步的情感能力。 4、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创作。评价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地评价是维护幼儿参加绘画活动的兴趣的重要保证。 (1)让幼儿感受美术绘画创作成功。每个人都希望能够通过活动来体现出自我的价值,通过成功的作品来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能够经常地让孩子感受成功的喜悦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更能增强他学习的信心,良性循环可促进他完成更出色的作品。我们班的中中小朋友性格内向,胆子较小,画画非常拘谨,常常画出物体很小的画,有一次他正为自己一不小心画得太大的圆圈发愁时,老师及时地肯定了他画的圆,并大大表扬了他,还请其他小朋友参观,这事对中中影响很大,此后,他的画作有了明显的进步,物体画大了,色彩也丰富了,更重要的是中中喜欢画画了,而且每次作画都充满了自信。 (2)教师要准确地把握住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美术表现的心理特征。幼儿自我体验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的过程,幼儿常常是通过这些赞扬、鼓励来作为学习的动力。我们每周举办一次画展,但展出的并非一定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只是对于孩子本人来说有进步的作品。作品的展出促进了孩子自信心和荣誉感的增强,从侧面鼓励了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热情,而这一股热情能使他们产生耐力和毅力,尽管累,可心情却是愉快的,因此及时地肯定和赞誉是帮助孩子确立自信,体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使他们初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情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