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书籍?

180 2024-01-15 13:09 admin

一、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书籍?

1、《妈妈,请这样跟我说话》,[日]小紫真由美著,重庆出版社。

2、《让孩子爱上读书》,[日]多湖辉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3、《童年的秘密》,[意]蒙台梭利著,天津人民出版社。

4、《朗读手册》,[美]吉姆·崔利斯著,天津教育出版社。

5、《解放孩子的潜能》,[美]马丁·洛森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6、《阅读与儿童发展》,王静、罗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7、《读懂孩子:心理学实用教子宝典0-6岁》,边玉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云晓著,新世纪出版社。

9、《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付小平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10、《陪孩子走够学前六年》,李一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1、《亲子育儿书:0-2岁婴幼儿健康养育工具书》,亲子杂志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二、教育改革和发展背景?

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毛入学率达到40%;扫除青壮年文盲。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2.4年提高到13.5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5年提高到11.2年,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以上,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比2009年翻一番。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三、关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学前教育要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会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

四、英国教育改革发展史?

1、贵族阶级的教育逐渐转向实用教育

在原来的中世纪时期,贵族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优秀的骑士,进而为统治者服务,所以军事是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但到了15世纪,随着人文主义和商业经济的发展,贵族的教学逐渐转向社会实用领域,教育内容相对较丰富。

除了要学习一些历史、法律、算术、语言、天文学等,还要学习一些优雅的技能,主要是为了礼仪的表达和社交,比如骑马、唱歌等。在此时期,贵族尤为看重对历史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对于国家的责任感,从历史中获得对于国家的感悟,并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方向。

五、2021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六、教育改革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教育改革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建设作用,提升教育水平,可以提高全民接受教育的程度,提高全民知识水平,促进社会发展。

七、教育改革要坚持什么发展理念?

必须以理念为先导,牢固树立并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期破解发展难题、补上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力、夯实发展优势。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对于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八、1952年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建立并实行了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别投资办学和管理、统一考试招收学生、国家包上学包分配工作这样一种体制。1952 年-1965 年

新中国高考制度的探索时期

1952年6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全国高等教育学校一九五二年暑期招收新生的规定》,规定中央成立了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全国高校除经教育部批准的个别学校外,一律参加统一招生。招生日期、考试科目、考试命题、政审标准、 健康检查、新生录取等事项由全国统一规定实施。

考试科目为统一科目,有政治 常识、语文、数学、中外史地、外语、地理、化学、生物。录取形式是由中央招生委员会根据考分统一录取,然后分配给各大学,即统一分配制。

九、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什么时候发表的?

1993年3月发表

《纲要》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备部署,确定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十、什么是高等教师发展?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身份特征与专业标准“教师的专业发展,它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提升,指政府、学校通过学习、培训、考核、奖励、惩罚等日常手段促使教师职业专业化或专业达标的过程,体现为数量指标;

二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指政府或学校设计相应的制度引导教师个体在专业观念、态度、知识、能力、情意等方面的长期发展,形成自觉追求或自我实现的愿望,实现个体专业化的过程,它体现为质量指标”。

我们这里所关注的主要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不同阶段其身份特征各异,也因此,其专业标准不同。

01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身份特征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工作经历上由简单到复杂;责任承担方面由少到多或由小到大;能力发展中由低级到高级。高校教师的这种专业成长比中小学教师相对明显并突出一些。受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蔡艳苓《浅谈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的特点》启示,我们将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概括为新任教师阶段—合格教师阶段—骨干教师阶段—主导教师阶段等4个阶段,其身份特征因不同阶段而不同。

1、新任教师的身份特征。

新任教师是指初次从事高等教育工作的在职人员,处于学习教师本领,尝试教学行为的特定时期。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新任教师大致对应助教或讲师十级。这个时段,教师主要接受通用培训和校本培训,在教学集体和指定的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解教育基本理论和相关制度规章,培养大学教学基本技能,积累教学经验,通过助教课程等方式,逐步达到能够基本独立讲授专业课程的水平。

2、合格教师的身份特征。

新任教师经过2-3年的历练能够独立承担高校课堂教学任务的时候,我们认为他们开始逐步成熟起来,成为合格教师了,因此又称之为熟练教师。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合格教师大致对应讲师或副教授七级。这个时段,教师主要通过设计并实施高等课程教学方案、积极从事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方法,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自己。

3、骨干教师的身份特征。

教师任职达到合格或成熟后,进一步注重自我提升。如果在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能够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业务水平日益突出,示范作用日益增强,并在教学集体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我们称这样的教师为骨干教师。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骨干教师大致对应教授四级或副教授五、六级,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要支柱,或者称之为最可依靠的中坚力量,他们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承上启下”的作用最为突出。

4、主导教师的身份特征。

骨干教师经过3—5年的锻炼,在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逐步具有较大影响力,并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教育教学集体中发挥领导、决策作用,主导学科建设与发展,成为某学科专业领域拔尖人才,这就是我们所指称的主导教师。按我国现行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办法,高校主导教师大致对应教授三级以上。由于他们对学科专业发展的引领与推动作用,因此成为同事、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广泛尊重并高度认可的高水平教师。

02 高校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标准

新任教师、合格或熟练教师、骨干教师和主导教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阶段;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起点的新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发展到更高的层次,是一种质的飞跃。高校教师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专业标准的逻辑涵义有其质的规定性。从促进高校师资有效管理的角度而言,有必要对不同阶段高校教师专业标准进行适当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