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企业兼并的例子?

90 2023-12-24 19:56 admin

一、企业兼并的例子?

企业间的重组兼并正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亮点。从去年开始,光大集团、青岛啤酒、海南航空、万科房地产、达能集团等众多企业频频成为新闻热点,动辄上亿元的兼并案屡见不鲜。 早在几年前,中国的冶金、化工等行业也曾进行过大范围的兼并重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无外乎是行政色彩过于浓厚,有拉郎配之嫌。

而20xx以来企业兼并重组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逐渐加强,政府有形之手正悄然淡出。这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自发、自觉起来进行的重组,具有不一般的意义:一是企业开始利用市场的手段,也就是积极利用并购方式来调整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战略。二是运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直接融资比例显著上升。三是一些如航空、电信、电力、铁路等垄断行业纷纷开始重组。 选择以下几个例子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各自领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当前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的一些时代特点。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市场的力量正在增强,企业的行为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当然都是做为一个成熟、理性企业的必经历程。 A、民航宣布整体重组—跑道上跳出黑骏马 去年7月,中国民航总局对外正式宣布,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三大骨干航空公司为母体,组建三大航空集团的重组计划。按照该计划,它先在民航总局直属的10家航空公司之间进行,至于地方航空公司则可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 一个月后,南方航空公司与中原航空公司正式签订价值15亿元的联合重组协议。这是民航总局宣布组建三大航空集团之后的首宗并购事件,同时也是国家骨干航空公司与地方航空公司的首次“联姻”。几乎在同时,经常能在业界掀起波澜、且在三大集团之外的海南航空公司宣布控股陕西长安航空公司,两公司联合之后,海南航空将逐步投入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支线客机,飞行长安航空目前的40多条支线航线,并建立起以西安为枢纽的支线航空网络。

20xx3月初,从上市公司海南航空的一则公告中得知:海南航空公司控股了地处北京的新华航空公司。海南航空有关人士说,新华航空现已开通自北京、天津、深圳始发至国内40多个城市的近50条航线,这对地处海南岛的海南航空构成了足够的吸引力。 时至今日,中国民航的整体重组计划仍迟迟不能出台,有关方案仍在报批当中。 点评:中国民航痛下决心实施重组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面对即将加入WTO的竞争,中国民航规模不大、实力不强的特点难以对付国外大航空公司;二是中国民航自身改革的需要,非政非企的计划体制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 尽管对中国民航的种种诟病非常之多,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民航毕竟是改革开放之后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行业,由于体制改革的步伐和认识的滞后,民航不得不再 次作出巨大调整,而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由于投入巨大和体系固定,民航的“路径依赖”似乎更强一些,利益和关系的调整就显得更复杂一些,这也是目前重组计划还不能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多给一些时间也许会更有好处,政企不分、冗员严重、恶性竞争、效率低下这些“帽子”应该会一个个摘去———市场使然。 体制之外的改组则让人为之一振,颇具野心的海南航空一向以“善于资本运营”著称,起家时资本不过1000万,不够买一架波音737的翅膀,几年来引资、上市、兼并,长袖善舞,迅速崛起,在民航大重组的背景下,海南航空迅速入主美兰机场,联合长安航空、新华航空,欲做航空业“第四把交椅”几乎是路人皆知。海航的经验告诉我们,利用资本市场的力量会有多么强大。 B、华润增持万科—谁是房地产“巨无霸” 香港华润集团去年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国华润总公司一次性受让深万科第一大股东深圳经济特区发展(集团)公司持有的5115.5599万股国有法人股,占万科总股本的8.1%;加上华润集团的间接控股公司北京置地已持有的2.71%万科B股股份,华润已经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二、企业改制重组和企业兼并区别?

企业改制重组是企业内部体制改革,包括股份制改革,承包制改革等;企业兼并是一个企业兼并另一个企业,包括收购,入股等。

三、什么是企业兼并重组?

指在企业竞争中,一部分企业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继续正常运行,考虑到员工等各方面利益,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的企业兼并和股权转让,从而实现企业的变型,达到企业重组的目的。

四、企业重组和兼并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在于资产重组后原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只是进行重新划分和组合,还属于原企业,所有权未发生转移;而企业合并后,原企业的资产和负责都转让给合并企业了,所有权发生了转移。

  二、企业并购重组原则

  1、坚持企业相互自愿协商的原则,不受地区所有制行业隶属关系限制;

  2、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立足优势互补,有利于优化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3、兼并方有承担被兼并企业的债务和向被兼并企业增加资金投入,盘活存量资产,搞活企业的能力;

  4、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损害债权人和职工的权益,不得形成垄断和妨碍公平竞争;

  5、符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按照新的企业经营机制运行,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加强企业管理。

  三、上市公司兼并重组的好处

  1、与企业自身积累相比,企业购并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实现生产集中和经营规模化;

  2、有利于减少同一产品的行业内过度竞争,提高产业组织效率;

  3、与新建一个企业相比,企业购并可以减少资本支出;

  4、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加强优势淘汰劣势产品,加强支柱产业形成,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

  5、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可以实现国有资产的战略性重组,使国有资本的行业分布更为合理。

五、为什么服装企业很少兼并?

做服装企业是很少兼并的。因为做服装行业是一个很琐碎的一种行业。做服装的方方面面太多了。工序要多。需要布料和里面的零件要多。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工。所以做服装行业是需要一批.很专业的工作者的。他们根本腾不出手来做其他的工作。所以他是一个很少兼并的行业。

六、超市进场谈判要注意哪些细节?

进场费,货款的月结时间,商场指定促销的费用问题,场地装修费用,促销员的工资待遇等等..

七、谈判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

1.不可接受对方的第一次出价。同理:如果对方接受了我们的第一次出价,我们一定要想办法争取找到加价的方法!这个原因是,太容易得来的东西让人感觉不踏实。无论价格是偏高还是偏低,一次定价,事后无论是买方或者卖方无一例外都会出现后悔的心理,这样心态必然会影响下一次的交易!

2.适当地开高价。同理:要适当地还低价。要留有余地,避免僵局出现!毕竟成交的达成在于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点不同,卖方算的会是成本加利润,而买方算的可能是投入和产出!高价格才能产生高利润,高利润才是发展的依据。在你眼中的高价格,在对方眼中可能是相当不错的价格,因而合理利用开高价还低价有助利润的提高。

3.挤牙膏的原理。从对方让步的幅度判断后面的余地。作为销售人员,绝不应该先下降一个小幅度的价格,再下降一个大降度的价格。降价幅度只有越来越少,而不应该会突然放大。

4.“推土机原理”,与对方协商时,应该尽量使用“请给一个合适的价格吧”,而不应该使用“这个价格可以再便宜一点吗!”。要将主动权放在自己的手上,而不应该受制于对方。

5.保留筹码!谈判是一种交换,但交换的不仅仅是利益,交换的更是感觉!保留筹码就是保留主动! 6.利益放大镜-要求回报。容易得到的东西经常不被珍惜,所以在与对方交涉时,要让其有受阻的感觉。在学会放大利益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了服务是种感觉,结束了服务是会贬值的。而且要敢于向对方提出相应的要求,以让对方感觉到这样的服务与条件难得!

7.上级策略!当问题的进展没有如预期中顺利的时候,应该将问题放下,向对方道明“回去和上级商量一下”!商量的对象一定是抽象的,不能说与上级的某位商量,而应该指一个抽象的公司实体,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与他站在“同一战线”谋求利益的。应对对方也使用上级策略时,应该试探其真实性,并且适应抬高对手的个人地方,暗示对方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8.时间锁。谈判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时间。时间往往是心理施压的要点。通常,80%的让步是在谈判结束前的20%的时间内完成。这里值得注意是,绝对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时间分配,即不能让对方知道谈判结束的时间。

9.好人恶人。一场完全没有给对方施压的谈判,是不可能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只有让对方感受到压力,才能打乱对方计划好的策略,即谈判时常有人扮演好人有人扮演坏人。

10.放弃策略。巧用心理学中的“紧张与松弛”原理,先做出让步举动,让对方突然放松,再做出进一步的谈判。

11.“得尺进寸”与“得寸进尺”。利用“层递效应”和“紧张松弛原理”,在对手进入角色后逐步深入。“得寸进尺”,先以小步推进,取得信任和好感再提出大的要求;“得尺进寸”,在对方考虑的过程中一点点蚕食。

12.反悔策略。追加利润的小伎俩,不改到得太多,配合突如其来的“升级策略”,在计划好以后完整应用。但不应多次使用,不然影响信誉。

13.转移注意力。提出难以完成的任务,或者是将放大已有的“缺点”,反向对对方施加压力,而占回主动。

露珠还可以看看这个的额

谈判博弈

八、如何与VI设计公司谈判的细节?

需要与设计公司谈的是:

基本要素:A、创意:是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没有好的创意,就没有好的作品,创意中要考虑观众、传播媒体、文化背景三个条件。B、构图:构图就是要解决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做到新颖,合理和统一。C、色彩:好的平面设计作品在画面色彩的运用上注意调和、对比、平衡、节奏与韵律。

价格的问题;

用户的想法和设计师的想法,按照大概的想法去设计会比较快一点;

要求客户提交公司的资料,介绍、由来、发展方向,企业文化、企业口号等等,以便乙方作为参考基准,和更好的定位。

九、企业兼并与收购的概念是什么?

兼并与收购的定义 兼并(Merge)通常是指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它形式购买取得其他企业的产权,使其他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并取得对这些企业决策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收购(Purchase)是指企业用现金、债券或股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

收购的对象一般有两种:股权和资产。

收购股权与收购资产的主要差别在于:收购股权是收购一家企业的股份,收购方成为被收购方的股东,因而要承担该企业的债权和债务;而收购资产则仅是一般资产的买卖行为,由于在收购目标公司资产时并未收购其股份,收购方无需承担其债务。 兼并与收购的相同点 收购与兼并、合并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

1.基本动因相似。

要么为扩大企业市场占有率;要么为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营;要么为拓宽企业经营范围,实现分散经营或综合化经营。

总之,都是增强企业实力的外部扩张策略或途径。

2.二者都以企业产权为交易对象。 兼并与收购的区别 兼并与收购的区别在于:

1) 在兼并中,被合并企业作为法人实体不复存在;而在收购中,被收购企业可仍以法人实体存在,其产权可以是部分转让。

2) 兼并后,兼并企业成为被兼并企业新的所有者和债权债务的承担者,是资产、债权、债务的一同转换;而在收购中,收购企业是被收购企业的新股东,以收购出资的股本为限承担被收购企业的风险。

3) 兼并多发生在被兼并企业财务状况不佳、生产经营停滞或半停滞之时,兼并后一般需调整其生产经营、重新组合其资产;而收购一般发生在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状态,产权流动比较平和。

由于在运作中它们的联系远远超过其区别,所以兼并、合并与收购常作为同义词一起使用,统称为“购并”或“并购”,泛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了获得其他企业的控制权而进行的产权交易活动。我们在以后讨论中就不再强调三者的区别,并把并购的一方称为“买方”或并购企业,被并购一方称为“卖方”或目标企业。

十、企业哪个阶段兼并和收购非常剧烈?

企业兼并收购大致可分为六阶段:战略准备阶段,也就是确定企业并购的大致方略以及搜寻并购目标;方案设计阶段,包括尽职调查以及交易结构设计;谈判签约阶段;并购接管阶段;并购后整合阶段和并购后评级阶段。万事开头难。我认为第一第二两个阶段最难,战略准备和方案设计是总纲,是战略。讨论会出现激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