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会计离职,怎么对账查账?

309 2023-09-29 17:44 admin

一、会计离职,怎么对账查账?

一个单位的会计在离职时,按照会计法等相关的规定,应当进行离职手续的交接。在会计交接过程中,对于会计个人原先从事的会计具体工作,将会计本人分管的帐簿,按照会计法规,进行帐帐核对、帐实核对、帐物核对,在此核对后,列出各帐务核对明细表,分别由会计本人、会计负责人和监交人签名确认。

二、会计怎么出对账单?

1.双方确认的结算方式及结算周期为:__________(1)预付(2)现结__________日(空白处填写的日历天数为“现结间隔周期”)

(3)月结__________日(本合同“月龄”的起始时间为:A.当月1日至末日;B.当月__________日至次月__________日;空白处填写的日历天数为“月结间隔周期”)

(4)滚动结算__________日(空白处填写的日历天数为“滚动结算周期”)

(5)其他,具体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因商品种类不同,确定的对账日、结算方式或结算周期不同,可就具体商品的对账日、结算方式及结算周期另行制作附件或在附件一中列明。

3.采用第1款第(3)、(4)方式结算的,双方应当在本合同中明确对账日。

按照商品的销售周期,甲乙双方确认的对账日为每月__________日。乙方应当在该日的工作时间内安排工作人员同甲方业务人员进行账务核对。对账时双方应当核对的原始单据包括:商品订单、甲方出具的送货/出库单、乙方出具的入库/验收单、退换货单据以及促销费用单据。根据对账结果,乙方出具《商品对账单》(附件四)经双方代理人签字确认后作为结算依据。

乙方逾期不予对账的,甲方可依据上述对账单据出具《商品对账单》,交乙方确认;乙方收到后3日内既不确认又不提出异议的,视为认可《商品对账单》的内容。

4.乙方应当尽力建立顺利、便捷、无障碍的结算机制。结算期满后,甲方可在约定的结算周期届满后持《商品对账单》及相应数额的增值税发票要求乙方足额支付货款。

5.双方确定的付款方式为:(1)现金;(2)转账支票;(3)电汇;(4):__________

三、会计软件怎么结账对账?

1.对账

  1)对账的意义

  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情况,是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原则。为了各种账簿记录的完整和正确,如实地反映和监督经济活动,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必须做好对账工作。对账,即核对账目,即把账簿上记载的资料进行内部核对、内外核对、账实核对,以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和账实相符。

  2)对账的内容和方法

  对账的具体内容包括:账簿记录与会计凭证相互核对;总分类账记录与有关明细分类账记录相互核对;日记账记录与总分类账记录相互核对;账簿记录与有关财产物资的实存数相互核对;对债权债务的查询核对。上述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实核对,不仅可以及时纠正差错,为生产经营过程提供正确、可靠的数据资料,还可及时地揭露营私舞弊和违法乱纪事件,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具体内容和方法如下。

  (1)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是将各种账簿记录与有关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相核对,主要包括:账簿中记录是否为记账凭证中所列示的会计科目;记账凭证中所列示的经济业务内容、记账方向、金额、凭证编号等是否与账簿记录一致等。账证核对除在日常编制记账凭证和记账过程中进行以外,每月终了,如果发现账账不符时,还须追本溯源,进行账簿与会计凭证的检查核对,以确保账证相符。

  (2)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将各种账簿之间的有关数字进行核对,主要包括:总分类账各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数与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是否相等;总分类账各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数与贷方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等;总分类账各账户期末余额与相关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合计数是否相等;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本期收、付、结存数,与总分类账“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账户中的木期借方、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是否相符,如有未达账项.经过调节,其账面余额是否一致;会计部门有关财产物资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与财产物资保管或使用部门的登记簿所记录的期末余额是否相符。同时,还要特别注意有无串户的情况,如将应记入甲账户的数字误记入乙账户,因为串户并不影响上述的相等关系。

  (3)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将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进行核对,主要包括: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与现金实存数相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账日相核对;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财产物资实存数相核对;各种债权、债务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对方单位相应的债权、债务的账目相核对。在实际会计核算工作中,账实核对一般通过财产清查进行。

  2.结账

  l)结账的意义

  结账是会计期末对账簿记录所做的结束工作,是指在将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计算出各种账簿记录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过程。按期做好结账工作,一方面可以为编制会计报表做好准备,保证会计报表的及时编制和报出;另一方面可以对这一会计期间的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总结和检验,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完整,各单位不得提前结账,也不得将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延至下期。在结账前和结账过程中,均需进行对账,以保证账簿日常记录的真实可靠。记账、结账和对账称为共个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工作环节。

  2)结账的内容

  结账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查明本期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已经全部登记入账,特别是预提、待摊、预(应)收、预(应)付等业务,是否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账务处理并登记入账。若发现漏账、错账,应及时补记、更正。

  ②结转各个收人类账户和成本费用类账户。结转收入、费用账户一般采用账结法,即每月终了时,通过编制结账分录,并过人有关收人、费用类账户和“本年利润”账户,使收入、费用类账户的月末余额为零,而在“本年利润”账户结算出本月份的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及本年累计损益。

  ③结转“本年利润”账户和“利润分配”账户。“本年利润”账户是用来计算会计年度内所实现的利润或亏损总额的过渡性账户,在年度终了时,全部转入“利润分配”账户后应无余额。对于“利润分配”各明细账户,年终均应进行结转,除“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外,其他各明细账户结转后应无余额。

  ④结算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在账簿上划双线以结束本期。然后,将期末余额结转至下期,作为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余额。

  3)结账的种类和方法

  结账按照结算时期的不同,可以分为月结、季结和年结三种。

  (1)月结

  月结应该根据各账户的特点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如下。

  ①对不需要按月结算本期发生额而只需要计算余额的明细账,每次记账以后,都要随时结算出余额。例如,结算类、资本类、财产物资类账户明细账,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行的下一行紧靠上线处通栏划单红线,不需要再结算一次余额。划线的目的,是为了突出有关数字,表示本期的会计记录已经截止或结束,并将本期与下期的记录明显分开。

  ②对需要按月结算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账户月末结账时,要加计本月的发生额并计算出余额。例如,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所登记的总账、成本费用类明细账、采用“账结法”下的损益类明细账等,要在最后经济业务记录行的下一行紧靠上线处通栏划单红线,并在其行内结算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日期栏内填写本月最后一天的号数,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再在“月结行”的下一行紧靠上线处通栏划单红线。

  ③对需要结算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既要进行本月发生额的月结,又要进行年度累计发生额的月结。如,“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总账及其从属明细账,采用“表结法”

  下的损益类账户,每月结账时先在该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下一行紧靠上线处通栏划单红线,进行月结;然后,再在“月结行”的下一行结出自年初始至本月末止累计发生额和月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本年累计行的下一行紧靠上线处通栏划单红线。

  ④总账(除“本年利润”、“利润分配”账户和采用“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所登记的总账)日常只需要结出月末余额,即只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之下通栏划单红线,不需要再结算一次余额。

  (2)季结

  季度结账一般是为满足总账年终结账的需要。由于总账在年终结账时要将所有总账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以便总括反映本年各项资金运动情况的全貌并核对账目,而总账在各月只结算出余额而不结算发生额,为减少年终结账的工作量而对总账进行季结,即在每季度结束时,应按季末月份月结后,分别结算出本季度借方、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数和期末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季度累计”字样,并在该行下面划一条通栏单红线。

  (3)年结

  ①如果年末没有余额,则将总账在第四季度“本季度累计”行下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加计四个季度的“本季度累计”,填在该行的借方、贷方栏内,并在借或贷一栏内写“平”字和余额栏内划“0”符号,然后在“本年合计”行下通栏划双红线(也称封账线),封账即可。

  ②如果年末有余额,对于总账,应分借、贷加计到四个季度的“本季度累计”行下一行的相关栏内,并在该行的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对于明细账,如果只需要结算期末余额和本年累计发生额,则12月份的月结就是年结,而需要按月结算发生额的,则需要在12个月月结的基础上分借、贷方加计全年的发生额,并将其发生额和年末余额记入12月月结行的下一行相关栏内,同时在该行的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

  ③将年末余额结转下年,即将余额记入新账第一页第一行的“余额”栏内,并在新账第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上年结转”字样;同时,还需要在“本年合计”行下一行的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并将余额记人同一行的余额栏内,然后在“结转下年”行下通栏划双红线,封账即可。将年末余额结转下年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入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使本年有余额账户的余额为零。因为,对于年末有余额的账户,其余额应当如实地在账户中加以反映,否则容易混淆有余额的账户和没有余额的账户。

四、出纳和会计怎么对账?

出纳和会计对账是确保公司财务准确的重要步骤。以下是出纳和会计对账的步骤:

1. 确认银行余额。出纳需要从银行获取最新的银行账单,并核对余额是否与公司记录相符。

2. 比对账单。出纳需要将公司的收支记录和银行账单进行比对,确保每笔交易都得到正确记录。

3. 核对账户。出纳和会计需要核对银行账户和公司账户之间的差异,以确保所有交易都得到正确记录。

4. 处理差异。如果出现了账目不平衡,出纳和会计需要进行调查,找出差异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问题。

5. 签署并归档。一旦差异被解决,出纳和会计需要批准对账结果,并将其签署并归档,以备将来查阅。

对账过程需要出纳和会计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确保财务准确无误。

五、会计对账和结账?

对账:是指核对账目。即对账簿和账户所记录的有关数据加以检查和核对,从而保证会计记录真实可靠、正确无误。 结账:是把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全部经济业务登记入账的基础上,计算并记录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六、会计对账显示错误,怎么返回?

一、对账不等于催讨,重新发一张对账函,列明业务往来明细,上面标注,如有差异需列明原因,若不回复将以我方数据为准;

二、最后拿着相关资料去对方单位沟通一下,毕竟人怕见面树怕扒皮;

三、如果对方就想懒账,先警告再起诉,在诉讼期未到前要整理好资料:收货记录,回执,发票,对方签收货品等有利证据及合同。

四、对方可能以错的对账单为借口推脱责任,但法律是以事实为依据,坚持斗争到底就是胜利。

七、出纳和会计如何对账?出纳和会计如何对账?

财务管理中,出纳负责现金与银行帐,所以,你只需与会计确定你的现金和银行账的数据一致和原始凭证由谁保管。定期与会计交接时:

1、填写一式两份现金银行结存表(上期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本期余额),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名,各持一份;

2、编制一式两份原始凭证交接表(自编号、单据名称、凭证号、金额),双方确认无误后签名,各持一份。

3、每月与银行对账,并编制一份银行帐与出纳帐的调节表,次月初交给会计。

八、会计对账组是什么?

对账就是核对账目,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为保证账簿记录正确可靠,对账簿中的有关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的工作。

1.总分类账簿有关账户的余额核对。总分类账各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核对相符;

2.总分类账簿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簿核对。总分类账的借、贷方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与所属明细分类账的借、贷方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之和应核对相符;

3.总分类账簿与序时账簿核对。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期末余额应与总分类账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期末余额核对相符;

4.明细分类账簿之间的核对。会计部门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与财产物资保管和使用部门的有关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期末余额应核对相符。

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对账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九、会计和出纳如何对账?

会计做完账务处理之后,用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与出纳处实际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进行核对,看余额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说明基本上没有问题,如果不一致,就需要去查明原因,然后做相应的调整。

会计和出纳对账,主要是账账相对,即总账和现金,银行日记账相对;账实相对,即库存现金和现金日记账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要和银行的对账单相对。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机关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和监督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具体而言,会计是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的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出纳: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票据、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保管、核算,就都属于出纳。它既包括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机构的各项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收付业务处理,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整理和保管,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核算等各项工作,也包括各单位业务部门的货币资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狭义的出纳则仅指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出纳岗位或人员的各项工作。

十、会计要和前台对账吗?

会计一般是不需要和前台对账的。除非前台工作包含资产管理工作,比如办公文具管理,办公室固定资产管理这些工作,前台要做资产台账,那么会计就需要跟前台对账,盘点办公文具的库存,固定资产的数量等等,做到账实一致,也起到一个监督管理的作用。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会计需要和前台对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