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事业单位改革之后,还有编制吗?

333 2023-09-04 15:18 admin

一、事业单位改革之后,还有编制吗?

据了解,事业单位改革,是精简机构与编制,没有说取消事业编制。但是,如果事业单位改成企业后,就没有编制了。

行政机构实行限额制,行政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只减不增。党政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会将现行的体制内机构、人员、编制重新进行规范梳理,精简机构与制,节减政府运营成本,优化服务,建设高效运转的政府行政与事业机构。党政机构改革中,虽然没有明确精简机构数额,但规定了省会城市、大中小市县之间的机构个数限制;行政编制数要求控制在2012年底数不变,只能减少不能增加。各省市县在机构改革中,不得以机构改革为由,突破机构与编制数额限制,增加政府运营成本。

二、事业单位工勤编制档案审核哪些?

事业单位工勤编制档案审核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身份证明:包括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和户口簿等;

2. 学历证明:包括最高学历证书及学位证书等;

3. 工作经历证明:包括工作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及社保缴纳证明等;

4. 奖惩证明:包括单位颁发的先进个人、优秀员工证书等;

5. 婚育证明:包括结婚证、离婚证、生育证明等;

6. 健康证明:包括体检报告及传染病检验证明等。

审核档案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招聘人员的资格合法有效,排除不符合条件或者存在问题的人员,确保公平公正招聘原则的贯彻。如有不符合条件或存有问题的情况,应及时予以处理或纠正。同时,审核档案也为单位建立起健全的人事档案,为后续管理及相关群众对单位的要求提供准确、鲜明的依据。

三、2020事业单位编制会改革吗?会取消部分编制吗?

会改革,不会去掉编制的,这个不用担心。

四、事业单位改革编制取消有补偿吗?

事业单位改革编制取消没有补偿,但是如果因为改革丢失了工作那就有补偿,因为编制取消还享受原来的工资待遇,只是不在编了,政治上很多待遇不能享受了,比如没有编制不能参加提拔使用的选举和被选举,有的财政方面的待遇没有了,比如车补等。

五、事业单位编制单在档案里吗?

事业单位编制单不装入个人档案。一般在进入单位或者调出单位时,编制部门会为单位出具编制单,调入或者考入时,会为单位出具编制使用单,由单位到人事部门办理入职手续提供编制情况,人员调出时,编制部门会出具除编单,有单位到人事部门办理调转手续使用,编制单会由人事部门或者单位存档用,不装入个人档案。

六、事业单位改革签聘用合同还要审档案?

是的。事业单位招聘录取有着非常严格的流程,如果通过了考试和面试,就进入了体验和政审环节,体检合格后的政审主要是审核档案以及了解录取人的之前经历,审核很严格,政审通过再会公布录用人员名单公示,再正式入职并签订聘用合同。

七、事业单位改革,法院的事业编制怎么改?

要看你们想怎么改,以及你们目前在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往上报材料,理由一定要充分。

八、2022年事业单位改革没编制怎么办?

如果根据机构改革的安排,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后在职在编人员会通过分流或者继续留任的方式选择自己今后的走向。

但对于非编制人员而言,因为不是单位的正式职工,事业单位转制成为企业后,大多数人员都只能面临被辞退的结局,只有一部分工作成绩比较优异的人才可以通过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继续留任。

九、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工勤编制人员如何处理?

自收自支是与国家全额拨款相对的,自收自支就是该种事业的单位的营业收入除按照国家规定将其中的一部门划入国家的账户外,剩余的部门是可以自己支配的,用于职工工资、褔利等,同样在开销方面也是从剩余部分产生的。国家全额拨款的就是开销的钱由国家出,挣来的钱全部交国家。

具体编制属于哪个部门我就不清楚了,一般应该是人事部门吧。

十、事业单位改革,取消编制,以后还存在进编考试吗?

事业单位的编制现在是没有取消的。事业单位考试又称事业编制考试,这项工作由各用人单位的人事部门委托省级和地级市的人事厅局所属人事考试中心(事业单位,考试中心命题和组织报名、考试并交用人单位成绩名单,部分单位自行命题组织实施)。目前尚无全国和全省、市统一招考,最多县级各个单位统一招考 ,一般规模大的采取网络报名,人数少则现场报名。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2、411号令),事业单位不属于政府机构,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还有一种是自主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他并不是属于政府机构,而公务员是做为政府机构的。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主要是从事医学、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工作的。事业单位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这就跟企业单位有很大的区别。企业一般是自负盈亏。事业单位的财政通常是由国家予以补助。但让补助也分两个方面,一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学校等,二是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如医院等。